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中国千古奇音疑失声,石钟山难闻苏轼当年亲探的钟声

2023-06-07 14:17:25 564

摘要:有一座山,一篇游记让它声名远扬,在文学界和军事界都赋予了传奇色彩,这里既有学术上的各抒己见,又有战场上的兵刃相见。900多年前,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携爱子苏迈深夜泛舟彭蠡口,亲探水浪拍打的崖壁和岩洞,证实了“石钟”之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石钟...

有一座山,一篇游记让它声名远扬,在文学界和军事界都赋予了传奇色彩,这里既有学术上的各抒己见,又有战场上的兵刃相见。

900多年前,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携爱子苏迈深夜泛舟彭蠡口,亲探水浪拍打的崖壁和岩洞,证实了“石钟”之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石钟山记》,引历代无数游客竞登临,它就是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的临湖瞰江的石钟山。

石钟山很小,弹丸之地,面积仅0.2平方公里,游客通常是奔着苏轼的《石钟山记》而去的,我亦如此,且是一而再,再而三。

苏东坡代言的石钟山,不仅面积小,还不高,登此山一点也不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说的正是石钟山。

这山的确太幸运了,让苏东坡这么有文采的人起了科学探索的兴致,半夜乘小舟冒着被长江和鄱阳湖的风浪掀翻小船、葬身鱼腹的危险,对“该不该叫石钟山”进行了一番考证,将考证过程和结论形成了《石钟山记》,偏偏这篇文学、科学兼备的文章入选了中学课本,且是要求通篇背诵的一篇。

因着这些元素,石钟山成了今天的一个网红景点,倍受文青喜爱。

这座山天然地屹立在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处,三面临水,一面连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誉。

关于山名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风水声如钟,认为山下缝隙洞穴与“风水相吞吐”发出敲钟的声音。北魏郦道元与北宋苏东坡就是持此说。二是石声如钟,由于此山是石灰岩质,内中石钟乳、石柱、石笋等用槌敲打,会发出如钟的音。唐代李渤持此说。三是山形如钟。《石钟山志》记载:“上钟崖与下钟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

传播面最广的还是苏轼的说法,公元1084年农历六月初九,怀着对郦道元和李渤观点的质疑,他带着长子月夜泛舟石钟山,实探“石钟”,得出“古之人不余欺也”的结论,这种舍身科学的精神永放光芒。

这钟声来自洪荒时代,悠远峻岭,天地震惊。这声音带着实锤,带着铁质,经受历史的考验,变成了一部活剧。

石钟山虽不高,但地势险要,突兀峥嵘,插湖锁江,气势不凡,由船上仰视,如与天相连,控扼长江及鄱阳湖,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犹如一把铁锁挂在湖口,故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遥望湖面舟帆点点,仿若看到船炮齐鸣,硝烟弥漫。三国时,周瑜操练水兵于鄱阳湖,经石钟山转战赤壁,大败曹操;元朝末年,朱元璋坚守石钟山指挥,大战陈友谅并兵胜于对岸的泾江口;清代,太平天国军扼守石钟山五载,大败曾国藩赫赫有名的湘军水师。解放前夕,百万雄师在江阴至湖口渡大江,突破老蒋的长江防线。

烽火远去,如今山上遗留的不仅是战争遗迹,还有文人墨客的大量咏唱,200多处承载历史的石碑、石刻在向来者静静诉说着石钟山的往事。

入大门,有一座石像,一眼就认出了是苏东坡,基座正面刻有苏轼三次来湖口的简介。算起来我也是第三次造访,不知是否也会为富龙立一座石像。

前行几十步,有一座圆形攒尖顶小亭,叫“钟亭”。亭内悬挂着一口锡铜钟,取“石钟和鸣”之意,名曰:和鸣钟。该钟重2.1吨,在材质上以锡铜为主,含有500克黄金及多种贵重金属。

铜钟不重要,石钟才稀奇,在钟亭的不远处有个石钟亭,亭中放置一块巨石,供游客参观、敲打,聆听其“如钟的响声”。传说,这块奇石就是当年唐人李渤所寻、所考、所指的灵异钟石。此亭是为纪念大禹和李渤而建。

把大禹跟石钟山扯上关系,源于传说大禹疏九江,治彭蠡,开凿石钟山时始得钟石金声,山名遂流传于世。而李渤在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曾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是石钟山得名另一种说法的解读者。石钟亭上楹刻着“疏凿巨岩禹王伟绩,访敲双石李氏遗踪”,高度地概括了两人对石钟山的贡献。

继续往上,是纪念东坡先生的六角单檐攒尖顶的怀苏亭,亭内立有苏轼石刻画像碑。石钟山因东坡先生的美文而名噪天下,而东坡先生也因石钟山成就了一篇颇具哲理的考察游记,大有相得益彰之妙。亭子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显得有几分幽雅恬静。

石钟山从唐代起就有建筑,经历代兴废,现留存的多为清代重建。说到重建,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清朝湘军儒将彭玉麟。

一位军头让石钟山丛生山水情韵,风华盖世。儒将彭玉麟在烽火偃息后,驻守此山。他巧运江南园林手法,把整座山捣拾成阆苑妙境,使之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山上的景观布局紧凑,小小的山岭上居然建满了古建筑,精巧地布局着“紫云廊”、“船厅”、“报慈禅林”、“太平楼”等20余座古建,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用现在的话说是严重的违犯了住建部的规定。

说石钟山是仙宫玉宇,一点都不为过,楼、台、亭、阁一个不缺,古建筑与碑、石刻互相辉映,几乎是一步一景。

沿着茂林掩映的石级小道,穿亭过榭,但见诸建筑依山就势,因地制景,藏露结合,虚实相间,石环水绕,幽深雅致。

石钟山是古代从长江进出南昌的必经水路,商旅游宦多系舟于此,骚人墨客题咏甚多,如唐代李勃,宋代苏拭、陆游,元代文天祥,明代朱元璋,清代曾国藩等,山上的石头几乎每一块都刻了字,很文化的样子。

再向上,来到了“太平楼”。该楼为清朝湖口镇总兵丁义方修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此楼竣工时恰逢清军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的消息传来,时任水军提督、兵部左侍郎彭玉麟亲书“飞捷楼”为该楼命名。现存的楼是1978年重建的,戏剧性的是纪念的对象转向了彭玉麟、丁义方的死敌太平军,“飞捷楼”改名为“太平楼”。

走过绀园,是“紫云廊”,为一座粉墙黛瓦的八字门坊,廊前两棵古樟长得那叫一个粗壮。

紫云廊的一侧有一座七级八面砖塔,灰蓝相间,塔身小巧玲珑,像是托塔李天王的镇妖塔——宝塔镇湖妖么?

一路走到江天一览亭,两侧柱子上手书“江湖两色,石钟千年”。这里视野更是一等,顿觉脑海中的词汇不足以形容这种念天地之幽幽的感觉了。一江一湖,分布在前,万里长江一泻千里,浩瀚鄱阳湖波涛万顷,交汇处有一道明显的分界线,长江水混浊,鄱阳水清澈,湖水不犯江水,江湖两色,清浊分明,大自然为我们绘制出了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堪称奇观。

这座小亭原名“江山一览”亭,建于明天顺年间,后毁。清代重建时,考虑到“江山”一词太大,犯忌了,故改动一字,叫“江天一览”亭。

从“江天一览”亭一路向右,便是报慈禅林。报慈禅林始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是彭玉麟为报答慈恩请僧侣诵经敬佛之所,由僧房、戏台、大雄宝殿、前院、后院组成。地方虽小,却也清幽,兼具了娱乐和清修的功能。

从报慈禅林出来,便是这座建在高高石台之上的忠烈祠。忠烈祠又名太平遗垒、昭忠祠,太平军驻此期间,在此建了营房堡垒,太平天国失败后,曾国藩、彭玉麟奏请朝廷在此建立昭忠祠,奉祀在镇压太平天国战斗中阵亡的水师将士。1956年,改名太平遗垒,1986年又改叫忠烈祠。祠前两边两尊石狮无声的诉说着历史,透出一种沧桑和威严。不论是太平军称作的“忠烈祠”,还是湘军称作的“昭忠祠”,亦或是解放后的“太平遗垒”,不由得融入到那段历史之中,脑海中已经循环播放这首《太平天国》,顿时不能自已……

忠烈祠进门后设了一个戏台,上下两边都是碑文。中国文人有个特点,喜欢扎堆,哪个名家在某地留下了墨宝或者名篇,那么大家都会前去瞻仰一番。石钟山也不例外。

石钟山是巴掌大的地方,设计巧妙,迂回曲折,高低错落,增添出了许多景致,山上还有浣香别墅、梅花厅、上谕亭等。

我无缘像东坡先生一样月夜泛舟,亲听钟声。景区为安全起见,关闭了下山的通道。你,逗我了。

苏轼走过的山路不让走了,苏轼乘的舟不能乘了,我们无法下到水面,无法耹听水浪拍击的钟鸣声。这种一封万事大吉的现象,在今天的中国比比皆是,因为景区赔不起啊,我们这些游客唯有长叹。当地人说即使下到湖面也听不到钟声了,因为水位下降太多啦。

游览石钟山有船游和登临两种方式,船游是远观,登临的门票已下调至44元。

到达方式:九江汽车站坐车到湖口汽车站,转2路公交车1元抵达景区;或从九江港坐客船到湖口码头,后步行或打车前往。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