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大理段誉家族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剑川石钟山石窟

时间:2023-06-13 08:46:30 | 浏览:70

一九九八年春,武侠小说大师金庸金庸首次踏上大理这方土地,正巧赶上传统节日“三月街”,开幕式上,他一番话说得恳切:“我们中国人常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从书上读了大理的历史、地理风光,心里想象得非常美好,所以就在小说里描写了,可惜描写得不如实际

一九九八年春,武侠小说大师金庸金庸首次踏上大理这方土地,正巧赶上传统节日“三月街”,开幕式上,他一番话说得恳切:“我们中国人常说‘百闻不如一见’,我从书上读了大理的历史、地理风光,心里想象得非常美好,所以就在小说里描写了,可惜描写得不如实际的这样美好。

在考察了位于大理的剑川石宝山石窟后,挥毫题写了“南天瑰宝”四个大字,他遗憾地说要是早日有幸参观石窟,《天龙八部》涉及的山川地理将会更加切合实际,部分情节也会因此而做出相应调整。著名作家冯骥才,考察剑川石窟后也挥毫题写“神佛首选地,人间天堂山”,对此石窟倍加赞赏。费孝通先生曾多次考察剑川石窟后感叹说:“北有敦煌壁画,南有剑川石窟。”

笔者在读书的时候,曾经也前往考察,妙香佛国,精美绝伦。大理于我,并非人们熟知的苍山洱海、风花雪月,而是金庸笔下的大理国。

古今往来,云南石宝山以其奇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引来了不少骚人墨客,在他们笔下的石宝山成了绝佳去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著名文人杨升庵、白族学者李元阳、高僧担当及大错、清代史学家师范都曾云游至此,近代剑川学者赵藩及著名学者、作家费孝通、宋仁胤、王朝闻、金庸、白桦、冯牧等均是慕名远来,在此留下许多诸多佳作名篇,使得名山大川大放异彩。“谁云地僻隐名山,名流曾向此登攀”,文人志士,志存高远,高山当以表抱负,此山盛名扬。

云南剑川石宝山中,有片奇石区——远看这些石头,犹如一堆堆硕大的松果球,又像一只只巨龟盘卧。在这片奇石区中,隐着10多个美妙绝伦的石窟——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山石窟。

石钟山石窟始凿于晚唐南诏国期间(公元850年),经五代历两宋,止于元代,历经三百多年陆续开凿而成,共有十六窟,一百三十九尊雕像,两只石兽,三处岩画。

石钟山第一号窟所记录的是南诏历史上最开明最有历史远见的君主异牟寻(公元779年—808年在位)召开议政会的政治场面。那时南诏王者、侍从、官员的衣冠相貌、用具器物无不逼真自然,石窟真实反映了当时南诏王国宫廷的政治生活。

异牟寻在位的时候是南诏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南诏归唐是我国民族史上的一件大事。第一号石窟左外侧戴幞头高冠、袖手端坐、显得老沉而有谋略的就是异牟寻的老师、南诏清平官郑回。据《旧唐书南诏传》记载:“郑回本相州人,原为崔州西泸县令,后为南诏掳,久为蛮师。”郑回被南诏俘获以后,阁罗凤发现他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阁罗凤就把他任命为包括其子孙凤伽异、异牟寻、寻梦凑等在内的南诏王子孙们的导师。在南诏逐渐倾向唐朝过程中,他起了很大的作用,做了许多积极的工作。《资治通鉴》232卷记载:“及至异牟寻为王,以回(郑回)为清平官。清平官者,蛮相也。异牟寻派遣长子寻阁劝和清平官尹辅酋等17人随袁滋入长安谢思。向唐德宗进贡了一大批贵重的贡品。伟大诗人白居易写了《蛮子朝》记录了这一盛况。其中写到“……蛮子导从者谁何?摩挲习俗双偎伽。清平官持赤藤,大将系金去嗟。异牟寻男寻阁劝,特敕召对延英殿……。”第一号石窟异牟寻左侧站立手持赤藤仗的那个人,应该就是陪寻阁劝一同去长安的南诏清平官尹辅酋。

石钟山二号石窟是富丽堂皇的宫殿式雕刻,所表现的是南诏历史上最为英雄的历史人物——南诏第五代国王阁罗凤(公元748年——778年在位)在出巡途中进行“政教合一”议事的宏大政治场面。布局严谨,雕刻线条细腻流畅,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画面构图复杂多变,人物造型有主有从。王臣侍从前呼后拥;国王威严而至上;文官儒雅而有谋略;武士勇猛而刚毅;奉侍卑躬而忠顺。这是石钟山石窟刻画人物性格最为突出、历史文物价值和雕刻艺术价值最高的一个石窟,是石钟山石窟的镇窟之宝。

南诏国的统一和建国、开疆拓土、建章立制等等都是在阁罗凤时期完成。石钟山第二号石窟给我们再现了南诏国建立初期的宫廷政治生活场面。石窟正中雕刻的是把唐朝二十万军队埋藏于西洱河边和在太和城竖立《南诏德化碑》的雄才大略的南诏王阁罗凤,其身着圆领宽袖长袍,头戴一种特制的具有地方特色叫做“头囊”的王冠。

宋代幞头

唐代幞头

第一号窟和第二号窟的王、清平官的服饰与隋唐男子官服相同,均是圆领窄袖袍衫,其中左右清平官的幞头不是唐代形制而是五代或宋代的。

《南诏图传》局部

窟门两侧对坐的是头戴锥形高冠的南诏“清平官”;国王前身着“波罗皮”(老虎皮)的是南诏“大军将”;二号石窟里在国王阁罗凤坐前左右站立手握佩剑的那两个人就是史书中所记载的南诏王贴身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