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08:56:16 | 浏览:41
九江新闻网讯(张玉 夏秀平 记者 朱曦薇)日前,历时两年半,湖口县新编的《石钟山志》已完稿付梓。这是迄今130年前,继该县修过的一部《石钟山志》之后,编修完成的第二部文化宝典。
据悉,本志总篇幅88万字,图文并茂,全方位记述了石钟山景区,包括上石钟山、下石钟山、鞋山和天山四个景点,记述时间上限为事物起端,下限为2015年。架构分篇、章、节、目、子目五个层级,以大事记、概述启篇,包括区位、艺文、历代战争等六篇,它的面世对石钟山的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九江新闻网讯(张玉 夏秀平 记者 朱曦薇)日前,历时两年半,湖口县新编的《石钟山志》已完稿付梓。这是迄今130年前,继该县修过的一部《石钟山志》之后,编修完成的第二部文化宝典。据悉,本志总篇幅88万字,图文并茂,全方位记述了石钟山景区,包括
在长江与鄱阳湖交汇的地方,有两座小山,因为北宋文学家苏轼写下的千古名篇《石钟山记》而闻名天下。这两座山名为上石钟山、下石钟山,双钟镇则因山在其境内而得名。双钟镇,是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湖口县境西北部,鄱
九江新闻网讯(记者 沈明杰)为加快石钟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近期,湖口县大力开展石钟山景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湖口县对景区内部全域约9万平方米开展卫生大扫除,全面清理卫生死角30余处,清理垃圾、杂
中国江西网九江讯 张辛、记者滕滕报道:5月16日,中国江西网记者从湖口县旅发委获悉,该县石钟山创建中国周末游学基地及5A景区项目入围《2016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该项目由县旅发委推荐,经省市层层筛选,最后在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等10
石钟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正处在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这样一座相对高度只有40米的小山,取什么名、有什么讲究,其实并不重要。但从苏轼的著名散文《石钟山记》之后,它的名称来历似乎就成了个大问题。石钟山苏轼说,石钟山得名是因为其音,山下多
相信去过石钟山的朋友都有过好奇,为什么不是铜钟或铁钟,世上哪有用石头做的钟,就是做好了也敲不响,不响也就不能叫钟。其实,古时候的人也和我们的想法一样。于是乎,一群闲的无聊文人雅士又或文人相轻,都陆续参与到石钟山之名由来辩论中。 首先挑起论
国内旅游:大理“石钟山石窟”——雕刻在石窟里的南诏文化中国的石窟艺术源远流长,从敦煌莫高窟的到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再到洛阳的龙门石窟,无一不展现着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以上三个石窟风格各异,都是藏传佛教进入中原之后,皇家主持修建的佛像石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鲁峤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我的作品是通过顾红旗的视角走进西藏七十余年的峥嵘岁月,也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向十八军将士致敬,向仍然驻守在边防的官兵致敬。”日前,著名作家石钟山长篇小说《我的喜马拉雅》进入《中国新闻出版广
央广网北京5月28日消息 还记得《激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儿一样》这些热播电视剧吗?它们的原著作者石钟山又推新作——反特谍战小说《问苍茫大地》。该书讲述了东北解放前夕,东北局社会部情报科长毕剑与代号为“老爷子”的国民党特务穷尽一生的“猫鼠
【 小说节选 】一篇小说串联起了三十年“中国百姓的生活史”:下乡插队,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国企改革,下岗分流,房子和房价,时代洪流下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映射出中国巨大的社会变迁,作家笔触包罗万象,写尽万家灯火时,人间烟火气。陈建国的编年史石钟山
九江古称浔阳,千百年来流传着各种传说,最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属庐山。早在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就写过经典诗篇,为它作了免费广告。九江除了庐山,还有很多值得游玩的地方,其中一个地方是位于湖口县的石钟山,这座山就在长江和鄱阳湖的交汇处,海拔仅61.6
欢迎关注头条号《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推荐: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是一本什么书?文/谭汝为(一组湖口县石钟山图片)【作者简介】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从事汉语词汇学、修辞学、民俗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主要著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洒满阳光的高原——长篇小说《聆听天堂》印象■石钟山内心有阳光,满眼皆温暖长篇小说《聆听天堂》,作者薛晓康。他曾是西藏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是一名专职的军旅作家。现已退休,长居成都。薛晓康生于西藏军营,长在西藏军区保
石钟山老师,有名作家、编剧、导演、中国内地作家、影视制作人。2001年,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热播,掀起了一股收视狂潮,由孙海英和吕丽萍联袂出演的石光荣、褚琴夫妇,与以往的军人形象都有所不同,尤其是石光荣这一角色、更是把老一辈军人塑造得有
《石钟山记》是苏东坡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游记,历来评价甚高。宋末文坛领袖刘克庄称:“坡公此记:议论,天下之名言也;笔力,天下之至文也;楷法,天下之妙画也。”(《后村先生大全集》)明代学者郑之惠称:“此是性灵上带来文字,今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