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09:00:22 | 浏览:66
因了母亲的缘故,对江西,我有一种情结一直郁结于心久久不释。母亲出生在江西东部一个叫广丰的古县,大概位于上饶地区吧,后随我的父亲迁去北方我的故乡,从此绝了故里音讯。由于从小听熟了关于遥远南方的那片乡土、关于外婆家许多的经年物事。因此,自小我也就对那片乡土生了浓浓的好奇和恋爱。母亲早早过世久矣,我却虽数经世事变迁,终不曾遂志一往。幸逢公司组织“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游,遂暗揣此心绪,与四十多个同事结伴,欣然踏上了江西的土地。
乘傍晚的火车离开深圳,次日清晨达九江。从九江乘巴士穿湖口过景德镇一路匆匆。时适十月,太阳土蒙蒙地普照下来。凭窗眺望,一路河湖纵横繁复,似在加强人们脑中鱼米之乡的印象。几个小时的车程,同事们早已没有了初时的亢奋,沉入浓浓的倦意之中。
景德镇是我们此行途中临时歇脚的驿站。无愧瓷都美誉,车进市区,各色瓷器制成的街饰随处可见,连高高的街灯柱也以极精美的细瓷烤制,优雅地排开,美妙无比。可惜其时已午后一时许。自昨晚大家还未进餐,此时已顾不上细细地浏览品味,只盼饱餐一顿。
午餐颇丰盛,但或许大家多不习惯江西饮食的缘故,淡淡地竟觉不出味道来。惟街边叫卖的栗子最可口,权作饭后甜点。问了导游方知,此物并非板栗,而是产自赣东山间的野生毛栗,颗小皮薄,乌油油的煞是可爱,入口极甜美
饭后随车继续东往,渐深入婺源境,乡野气息益浓。婺源系一座古县,位于江西东部偏北,地结徽越。北部有黄山余脉延伸入境,多丘陵。境内小村依山体地势星罗棋布,多由同一姓氏人家世代族居而成。其历史悠远流长,民间道教盛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田园风光如诗如画。
婺源多水多桥。据说这里是宋代理学宗师朱熹的家乡,人家世代有重读书出士古风。每当谁家出了高官名士,族人必修一座桥以志之,由是境内就有了数不清的古桥,渐成了一大景观。
恍行古树驿道间几番迷途,车到我们婺源行的第一站李坑村已近下午四时。李坑村为南宋一位李姓武状元的故里,素以恬静古朴的民风和小桥流水人家的风光引人。
此时日正后晌,夕阳西照。远视小村,小山环绕,桑竹掩映,初不甚清晰,惟见有缕缕炊烟升起。隐见村头田边有晒谷场,边几棵古树沧桑,碍人视线,其下人影幢幢若隐若现。几头水牛徘徊田胧间。有小河自村中蜿蜒而出,由远渐近。似极了一幅岭南派水墨画,氲氲令人动容。
缘溪行,不远有一处塔楼,匾上书有“苏文公祠”,导游告知系为铭志明末族中一位科举状元而建。阁中供奉文昌星并遍张族中历代所出高官名士衔号。始成于明末,可惜数毁于岁月之中。眼前所见却是现代所筑,已不复见旧时容貌。
进得村来,房舍俨然,错落于河两边;古香古色应已逾数百年。临水一侧人家山墙多置水中,水另一侧有青石小径,四通八达穿行村中。河每临巷口皆有小桥架于河上,其下可容小船穿行。沿石径穿行村中,有村夫农妇往来络绎,犬绕村民膝下与小童嬉戏,群禽争食地上。一派平淡安祥,使人恍有时空凝滞倒错之感。
约至村中央稍阔处,见有古祠,前一座木制牌坊高高而立,黑匾金字束然。据村民介绍,此处始建于宋时,乃族人定期祭祀祖先、扬村中善行、省村民之过的地方。
跨几道小桥,有小路往后山。村边巷深处,偶见废弃的宅第。院残垣断壁,杂草几近没胸,阁楼残颓,经年的门神依稀可见。竟使人忆起了儿时读聊斋的情境,平添了几分诡异。
拾阶上山,但见山上古树作态,丛丛绿竹缀其间,桔树和矮矮的茶树漫山遍野。从山上俯瞰李坑,小巷人家历历在目。日暮乡关,出村的小河在田和阡陌间闪闪烁烁,水车寂寞伫立。小桥、流水、人家尽收眼中。
次日一早,我们往婺源行的第二站——晓起村。据导游介绍,晓起村位于山林深处,系由古时世家高士寄情山水隐居而成,集山川造化的灵气和古人文于一身,乃神仙之所。
车近村境,即觉景物清秀不同他处。沿途渐多峭壁。其上树木葱茏,下有阔约三五十米的河流依山宛转,缓缓而淌。幽幽杂草依水而生。近岸水渐浅,有大小青色卵石杂陈水间,清清浅浅半露水面。青山草木倒映水中成趣,一座古桥横水上,岸边有木筏斜泊。光线明媚,山野静谧诱人。凭窗沉醉正酣处,导游却告知晓起村就要到了。
再行约十分钟即至村口。时值上午九时许,阳光灿烂,映照入村处高大的山门。山门石制而成,匾上“上晓起”三个金字,在阳光里烁烁夺目。
村中人家不多,巷间较窄,小路石板铺就,行至巷中游人摩肩擦踵。宅第多系明清年代所建,青砖鳞瓦,山墙高大,阁楼层叠,飞檐临地,具有典型的徽商气派。每进一门,初时觉光线稍暗不太适应,惟见高高的廊顶有四米见方的天井,将强光投射于地面一块青石板上。据导游介绍,石板下有暗沟连通宅外水道,雨天可以排水,是以宅第冬暖夏凉。门内四缭连屋,皆厢房。前有厅事,梁槛节椽。堂以木质镂雕而成,隔断后宅。堂上几屏,或山水花鸟或神仙圣贤。案下数把宽大的太师椅次第排开,颇肃然,不期使人浮出古人趋庭问安,奉晨昏的镜像。两侧壁隔以精美的木雕落地,上美人、山水诸名迹张挂几无隙处。地上一色的青石铺就,昏昏中泛着油光。堂后为内寝,朱帘绣幕,螺钿雕檀为床。出门回首,见门楣上方镂有精美的砖雕,或描绘帝王出巡、旧时王榭、或鲤鱼跳龙门的事故,虽已斑驳,但细妙趣致,精美绝伦。引得游人痴痴地驻足围观,赞叹声,拍照的嚓嚓声不绝于耳。
过得几道邻里小巷,拐过一道小月门,即立于石桥上。不远处正有三五村妇蹲身河边洗衫,吭吭捶衣声依稀可闻。桥上时有小鸟啄食,人至竟不去。一侧,有浓密的凤尾竹。风移影动,翠影斑驳,在通透的阳光下似乎透明。举目四望,群山高耸环抱,天地一片清澈明亮。阔须合抱的参天古樟树遍植村边坪上和深山谷中,其上勾心斗角,层层叠叠几至蔽日。深山中,氤氲然古村果显灵秀,使人感叹山川造化偏爱山野人家,顿生天人合一回归自然之意。
挥别了晓起,我们的婺源之行告一段落。沿来时的公路折返西行,车至下一站——湖口。湖口位于鄱阳湖注长江入口处。尝读骊道元“水经注”和苏东坡先生的“石钟山记”,熟知在湖口处岸边有一座山,名石钟山。当然也尽知在山名来历上古人之缪误。其实,因中空,近水处多石罅,如一个倒扣残钟,此山方谓之“石钟”山。尽管如此,古人文中所见还是激起了我一睹为快的强烈渴望。
湖边山下,我们一行在满足地享用了一餐丰盛的全鱼宴后,日正当午稍西偏。氤氲烟气蒸人,人微微犯困。强光下石钟山石呈紫红色。由下至上层峦叠翠,桂殿兰宫依岗峦体势而座,上出重霄。入得山门拾阶而上。行不远,即听嗡嗡钟声响彻云霄峡间。游人相顾而惑,不知所出。约行至山顶,见路边一间游亭,一口硕大的铜钟挂其中。旁吊有圆木而制的撞捶,碗口粗,有操此业者以揽客撞钟而生。时有游客欣然一试,业者则在旁高声颂祝。悠远的钟声遂缠绕山间久久不散。
石钟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正处在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这样一座相对高度只有40米的小山,取什么名、有什么讲究,其实并不重要。但从苏轼的著名散文《石钟山记》之后,它的名称来历似乎就成了个大问题。石钟山苏轼说,石钟山得名是因为其音,山下多
相信去过石钟山的朋友都有过好奇,为什么不是铜钟或铁钟,世上哪有用石头做的钟,就是做好了也敲不响,不响也就不能叫钟。其实,古时候的人也和我们的想法一样。于是乎,一群闲的无聊文人雅士又或文人相轻,都陆续参与到石钟山之名由来辩论中。 首先挑起论
因了母亲的缘故,对江西,我有一种情结一直郁结于心久久不释。母亲出生在江西东部一个叫广丰的古县,大概位于上饶地区吧,后随我的父亲迁去北方我的故乡,从此绝了故里音讯。由于从小听熟了关于遥远南方的那片乡土、关于外婆家许多的经年物事。因此,自小我
因苏东波的一本游记而得名的山——江西九江石钟山,风景真美啊!(图片来自东方IC) (图片来自东方IC) (图片来自东方IC) (图片来自东方IC) (图片来自东方IC) (图片来自东方IC) (图片来自东方IC) (图片来自东方IC) (图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
接上篇赣州二日游:@http://www.mafengwo.cn/i/3441968.html 吉安二日游:@http://www.mafengwo.cn/i/3442287.html九江数次路过,这次终于含在行程里面九江,简称"浔",为江
上 石 钟 山 游 记作者:贤 文《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石钟山者,乃上下两石钟山合称也。因两山外形、内质、大小相似,间距不足三百丈,故统称"石钟山"耳。山又因腹中空窍、穴洞交织,如巨钟覆扣于彭蠡湖岸,乃以"石钟"而冠之(1)。
在长江与鄱阳湖交汇的地方,有两座小山,因为北宋文学家苏轼写下的千古名篇《石钟山记》而闻名天下。这两座山名为上石钟山、下石钟山,双钟镇则因山在其境内而得名。双钟镇,是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湖口县境西北部,鄱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为“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和“50强企业品牌”授牌(黄欣 摄)本刊记者 刘德禄11月16日,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江西农产品“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和“50强企业品牌”发布会,九江石钟山豆制品有限公司“石钟山”品牌荣获“江西50强企业
5月24日,航拍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的石钟山。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仅0.2平方公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他的《石钟山记》闻名天下。山上集楼、台、亭、阁等于一体,古建筑与碑、石刻相得益彰。石钟山位于
央广网湖口4月20日消息(记者邓玉玲 通讯员李学华)谷雨时节万物生。在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东南岸的江西湖口石钟山风景区,漫山新绿,满目生机。石钟山素有“江湖锁钥”之称,全山面积9万平方米,海拔高度61.6米。整个石钟山钟灵毓秀,精巧玲珑,
石钟山,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位于庐山旁边湖口县鄱阳湖的出口处,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因苏轼夜泊山下,撰写《石钟山记》后而闻名天下。石钟山有两大千古文人墨客赞美的奇观一是,该山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
近些年来每逢节假日期间,中国铁道旅行社“北京铁路假日列车”品牌旅游专列的开行,总会吸引来自京城的众多旅游爱好者。但令记者没想到的是,在有一年的“五一”黄金周中,记者慕名参加的“北京铁路假日列车--江西九江行”旅游专列,却是有不少外地朋友来京
日军侵华纪实明信片!《扬子江风景-湖口石钟山》江西省湖口奇观-石钟山。江西九江湖口县石钟山,因苏东坡一篇游记而闻名天下,“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被称为“天下奇音第一山”。而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这里也成为了中日双方激烈交锋的
2020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93周岁生日!八一建军节,石钟山、鞋山景区向您们致敬!八一建军节,致敬最可爱的人!石钟山、鞋山景区特制定以下优惠活动:1、现役、预备役和退役军人免门票三天、船票半价。2、随同家属门票半价,船票半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