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登临石钟山

时间:2023-06-07 17:06:52 | 浏览:61

年青时读苏轼的《石钟山记》,认为石钟山是一座辩名之山,是一座文化之山。文豪的一篇短文让石钟山从此名闻天下,天下文人皆以能一睹此山真容为快。那么,苏轼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苏轼有三子,大儿子苏迈是第一任妻子才女王弗所生。苏迈酷似其父,无论

年青时读苏轼的《石钟山记》,认为石钟山是一座辩名之山,是一座文化之山。文豪的一篇短文让石钟山从此名闻天下,天下文人皆以能一睹此山真容为快。那么,苏轼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

苏轼有三子,大儿子苏迈是第一任妻子才女王弗所生。苏迈酷似其父,无论是容貌还是才华,人称小苏。

苏轼被贬黄州时苏迈19岁。在黄州的这段日子里,父子二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文,古文中有关石钟山得名原因引起了父子争论。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认为:石钟山北面浸在湖水中,微风振动波浪,湖水拍打石头山体,声音好像是敲钟,因此得名“石钟山”;苏轼认为,即使把真正的大钟放置在湖水中,让湖水尽情拍打,也无法发出敲钟的声音,更何况湖水拍打一个石头山体,怎么能发出敲钟的声音呢?唐代李渤在石钟山脚下发现了两片山石,敲打能发出叮咚的声响,于是他就认为这是命名的原因;苏轼更不相信,他认为天下哪里的石头敲打不响?为何此地单单起名“石钟山”呢?

苏轼告诉儿子要正确判断一件事物,必须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

公元1084年阴历六月的一天,苏轼送苏迈去饶州(今江西省鄱阳县)德兴任县尉,路过此地进行了考察,之后写了《石钟山记》。

四月中旬的一天我们坐高铁由九江来到湖口。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石壁,石壁上雕刻的正是《石钟山记》,石壁上面是一座巨大的石牌坊,上书“石钟山”三个大字,尚未走近,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里是鄱阳湖与长江的汇合处,古代叫彭蠡口,现在属湖口县,石钟山是一座三面临水形如半岛的小山,小山面积很小,仅0.2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也仅有61.6米。

袖珍小山,遍布古迹,漫步其间,移步换景。山上古建筑与古碑石刻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小山集楼台亭阁塔祠厅轩廊榭于一体,有锁江亭、沉香别墅、怀苏亭、听涛眺雨轩、云芍斋、船厅、忠烈祠(又名昭忠祠,太平遗垒)等,历代文人探奇揽胜撰文赋诗,陶渊明、谢灵运、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文天祥、朱元璋、刘基、王守仁、彭玉麟等等都有题咏,可见其不同凡响。

为了一暏当年苏轼与儿子在月夜下乘船考查的绝壁,我们从山上“泛舟岩”沿着石壁旁边十分陡峭的石阶路,手脚并用小心翼翼,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是苏轼当年描写的场景不断地在头脑里浮现着: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从山上来到水面,终于看到了久存于脑海中画面:山上茂林修竹,古塔亭阁;山北巨石壁立,垂直江面,由于江水千万年来不断冲击,绝壁下面有巨大的孔洞——历史与现实高度重合了。

站在绝壁之下,望巨石高耸,看江水滔滔,思绪万千。

苏轼作为一代大文豪、朝廷官员,他不是旅行家,不是探险家,不是考据学者,他有自己忙不完的事情,处理公务,撰写诗文,诗友唱和,送往迎来……可是他与儿子竟然如此好奇,为了弄清楚一个疑问,在夜静更深之时,二人一起乘小船在大江之上,绝壁之下,认真地进行着探查。深夜的石钟山是有些恐怖的,你看他这样描写: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这是何苦?驾船的人都害怕了,父子二人能不害怕?可是就在这艰难的环境中他得出了结论,提出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这个观点强调了实践与认知的关系,它比马克斯在1845年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早了761年。

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深夜时分,乘扁舟,在风浪中亲临深潭,不惧小船倾覆,这种务真求实、勇于探险的精神,思之令人肃然起敬。

江天辽阔,山形瘦小。站在石钟山上江天一览楼远眺,4月份的湖口,江水西来清洌,湖水南来浑浊。湖口的水清浊有规律:丰水期江水浊,湖水清;枯水期江水清,湖水浊。两水交汇,清浊分明,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在石钟山下延绵50余里,堪称奇观。

湖口一地辖三省,石钟山控江扼湖,地势险要,有江湖锁钥之称,在军事上可攻可守,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江面上汽笛长鸣,低沉悠远,游船、货船、工程船不断驶过,望着过往的船只,思绪如脱缰野马,恣意驰骋……

遥想当年,周瑜在鄱阳湖操练水军,然后从这里奔赴赤壁,与曹操开战,他用五万军队击败了八十万曹军,“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战成名,千古传诵。

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曾在鄱阳湖进行了一次大决战,这是中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水战,前后历时37天,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古代水战史上都是空前的, 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陈友谅有六十万军队,船大,可是他们用铁链拴在一起,完全是赤壁之战曹军的翻版。朱元璋二十万军队,船小,仰攻费力。一天傍晚,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派了一支敢死队驾七条小船,乘风点火,直冲陈友谅大船。风急火烈,陈友谅的大船全部燃烧起来,湖面成了火海。陈友谅率领着仅剩的百余战船向鄱阳湖口突围,但湖口早已被朱元璋堵住,一箭飞来,贯穿了他的眼睛和头颅,一命呜呼。

当年太平军驻此五年,在湖口列战舰数百艘,学吴主孙皓以铁链锁江,同时在石钟山上架起大炮。湖口是鄱阳湖通往长江的要道,人称“江湖锁钥”。石达开的太平军与曾国藩的湘军在湖口鏖战数载,石钟山几度攻守转换,战争极其惨烈。

1855年1月23日,石达开以诱敌深入、避实击虚之战术,把湘军水师分割成湖里江上两部分,使用火攻战术俘获了曾国藩指挥船,曾国藩跳水欲“以身殉国”,结果被手下救起。三年内,为了实现会师,曾国藩想尽了办法。困在鄱阳湖内的清军水师指挥官多人中炮阵亡,内湖水师群龙无首,于是曾国藩多次催促彭玉麟赶赴江西统领水师。

彭玉麟是湘军重要将领,大清三杰之一,好读书,尤好兵书《公瑾水战法》,精骑射,习武术,是文武双全的儒将,他不要命,不要官、不要钱,一生当中屡屡辞官,官至兵部尚书。

咸丰六年一月,彭玉麟化妆成商人,徒步700里,躲过沿江太平军的重重关卡,奉命只身赶往南昌。曾国藩安排杨载福为水师总统,彭玉麟为协理,兼领内湖水师。湘军水师很快恢复元气,共有18营,战船500余艘,火炮2000余尊。

第二次湖口战役终于打响,农历九月八日(10月25日),彭玉麟 、杨载福、李续宾等率领湘军水陆并进,内外夹攻,血战两昼夜,击败了太平军的精锐之师,夺取了军事要隘石钟山。至此,湘军外江、内湖水师阻隔近三年才胜利会合。

彭玉麟当时亲冒矢石,指挥内湖水师从石钟山西面悬崖峭壁攻拔石钟山,他在《石钟山楚军水师昭忠祠记》中对这一战役是这么记叙的:

七月,水师官军克瑞州,进捣临江,楚师之围吉安者亦屡战胜,惟九江死拒如故。玉麟商杨公,以九江恃湖口为援,不拔石钟,九江终不可得。密约李公率陆军从八里江潜济,出贼不意,撼其城,内外水师夹击。血战两昼夜,以九月九日破梅家洲伪城,燔石钟山贼巢,赭其崖,获贼战舰八十九、巨炮千二百有三,殪悍贼万余,攻克湖口。于是水师之三载阻绝者,内外皆合。

玉麟率师循彭泽,取小姑,进逼安庆。杨公则乘胜复望江、东流、建德,抵芜湖之荻港, 破繁昌、泥汊两伪城, 贼䑸几荡尽,计我师阵亡亦不下数千人矣。十二月,水陆营军克临江。八年四月,克九江,殄贼无遗种。旋收抚州、建昌,石达开窜扰浙、闽。

清代朱孔《中兴将帅别传》中的记述予以补充:

(彭)公率全军分三队出战,贼于石钟山置巨炮,适当我船之冲。伤十余船矣,或谏公曰:今驱士卒与飞火争命,徒死无益。公泣曰:不度此险,终无生理。今日,我死日也,义不令将士独死。鼓棹赴之,贼炮乍裂,于是我舟衔尾直下,与外江合,欢声如雷。陆军应之,进夺小姑山,复彭泽,遂克九江。

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在湖口石钟山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揭开“二次革命”的战幕。

1938年,湖口要塞守卫战,日军占领石钟山,此后侵入赣鄱大地,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第一渡就在湖口。

石钟山不但是文化名山,更是战场。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自唐初到清末,石钟山曾有古建筑五十余处,后毁于古代与近代的历次战火。由于湘军和太平洋在鄱阳湖激战多年,双方几度打得“炮震肉飞,血爆石壁”。战争结束后,饱经战火的石钟山,到处是断壁残垣、战争遗垒,历代古建园林无一幸存,令人惨不忍睹。朝廷对彭玉麟委以重任,让他留防湖口,任务有两个:修造战船,扩建水师;督修县城和建造昭忠祠。

两个任务彭玉麟完成得都好,现存古建筑群主要由彭玉麟主持修建;此地成为湘军重要军事基地,后来的长江水师在湖口前后驻扎18年之久,李鸿章拿它组建了北洋舰队。

如果说苏轼令石钟山名声大噪,那么彭玉麟则再造了石钟山,他让石钟山变成了江南园林,让忠烈祠宏伟肃穆。

当年太平军在石钟山建有营房,后人称作“太平遗垒”。彭玉麟于咸丰八年(1858年)在太平遗垒处,为清军阵亡将士建起昭忠祠,亦名忠烈祠,并为忠烈祠题写了一副楹联:

祀重春秋,名垂竹帛;光昭日月,气壮山河。

祠分前庑、后庑,面对江湖,视野开阔。曾国藩、彭玉麟均有记,并手书碑刻,多人撰写的长短联达百余幅。前楹祀萧捷三以下军官数十人,后楹祀士兵三千人。彭玉麟题联:

忠臣魂,烈士魄,英雄气,名贤手笔,菩萨心肠,合古今天地之精灵,同此一山结果;

蠡水烟,湓浦月,浔阳涛,马当斜阳,匡庐瀑布,挹南北东西之胜景,全凭两眼收来。

山上有上谕亭,立有“上谕”全文的石碑,亭前有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捐赠的曾国藩铜像。

湖水北去,大江东流,远处匡庐若隐若现,近处舟船往来穿梭。石钟山上昔日的战壕早已填平,水战往来厮杀的枪炮声早已远去,但是那个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闪回,尤其他夺取了小孤山之后所作的那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诗,更让我回味无穷:

书生笑率战船来,江上旌旗耀日开。

十万貔貅齐奏凯,彭郎夺得小姑回。

用了大半天时间游完了石钟山,然意犹未尽,上山时满脑子都是苏轼,下山时彭玉麟在我心灵深处定格了。

相关资讯

从苏轼《石钟山记》到曾国藩日记:绵延至今的石钟山命名之争

石钟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正处在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这样一座相对高度只有40米的小山,取什么名、有什么讲究,其实并不重要。但从苏轼的著名散文《石钟山记》之后,它的名称来历似乎就成了个大问题。石钟山苏轼说,石钟山得名是因为其音,山下多

古人关于石钟山名称由来的辩论,德安乌石门就是石钟山你信吗?

相信去过石钟山的朋友都有过好奇,为什么不是铜钟或铁钟,世上哪有用石头做的钟,就是做好了也敲不响,不响也就不能叫钟。其实,古时候的人也和我们的想法一样。于是乎,一群闲的无聊文人雅士又或文人相轻,都陆续参与到石钟山之名由来辩论中。 首先挑起论

石钟山:通过长篇小说《我的喜马拉雅》向十八军将士致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鲁峤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我的作品是通过顾红旗的视角走进西藏七十余年的峥嵘岁月,也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向十八军将士致敬,向仍然驻守在边防的官兵致敬。”日前,著名作家石钟山长篇小说《我的喜马拉雅》进入《中国新闻出版广

作家石钟山:什么样的小说更吸引人?

央广网北京5月28日消息 还记得《激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儿一样》这些热播电视剧吗?它们的原著作者石钟山又推新作——反特谍战小说《问苍茫大地》。该书讲述了东北解放前夕,东北局社会部情报科长毕剑与代号为“老爷子”的国民党特务穷尽一生的“猫鼠

陈建国的编年史(中篇小说)/石钟山

【 小说节选 】一篇小说串联起了三十年“中国百姓的生活史”:下乡插队,知青返城,恢复高考,国企改革,下岗分流,房子和房价,时代洪流下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映射出中国巨大的社会变迁,作家笔触包罗万象,写尽万家灯火时,人间烟火气。陈建国的编年史石钟山

九江鄱阳湖边石钟山,海拔只有61.6米,经常发出钟鸣般怪声

九江古称浔阳,千百年来流传着各种传说,最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属庐山。早在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就写过经典诗篇,为它作了免费广告。九江除了庐山,还有很多值得游玩的地方,其中一个地方是位于湖口县的石钟山,这座山就在长江和鄱阳湖的交汇处,海拔仅61.6

探索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不是苏轼说的那样

欢迎关注头条号《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推荐: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是一本什么书?文/谭汝为(一组湖口县石钟山图片)【作者简介】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从事汉语词汇学、修辞学、民俗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主要著述

石钟山:被高原晒过的人都有故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洒满阳光的高原——长篇小说《聆听天堂》印象■石钟山内心有阳光,满眼皆温暖长篇小说《聆听天堂》,作者薛晓康。他曾是西藏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是一名专职的军旅作家。现已退休,长居成都。薛晓康生于西藏军营,长在西藏军区保

历史上,石钟山有哪些故事?

石钟山老师,有名作家、编剧、导演、中国内地作家、影视制作人。2001年,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热播,掀起了一股收视狂潮,由孙海英和吕丽萍联袂出演的石光荣、褚琴夫妇,与以往的军人形象都有所不同,尤其是石光荣这一角色、更是把老一辈军人塑造得有

《石钟山记》的“穷理”

《石钟山记》是苏东坡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游记,历来评价甚高。宋末文坛领袖刘克庄称:“坡公此记:议论,天下之名言也;笔力,天下之至文也;楷法,天下之妙画也。”(《后村先生大全集》)明代学者郑之惠称:“此是性灵上带来文字,今古所

石钟山:作家写到一定程度后,写的不是文字和技巧,而是胸怀

今日推荐《小说月报》2020年第3期封二专栏“作家现在时”石钟山访谈。石钟山,武警总部政治工作部创作室专业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玫瑰绽放的年代》《大院子女》《遍地鬼子》等,中短篇小说集《旧辙》《激情燃烧的岁月》《军歌嘹亮》《幸福像花儿一样》《

“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九江石钟山的由来和传说

九江的“石钟山”因宋朝苏轼的一篇流传千古的名篇《石钟山记》而天下闻名,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石钟山的平均海拔只有61.8米,相对高度大约在40米左右,整个面积也才只有0.2平方公里。皆因山体石多隙,江水与岩石相搏击,就产生了如钟鸣

苏轼《石钟山记》

原文:《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

终究还是军人——读石钟山长篇小说《五湖四海》

终究还是军人——读石钟山长篇小说《五湖四海》作者:潘凯雄(中国出版集团原副总裁、文学评论家)知道石钟山大名,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他的短篇小说《兵舍三味》,而其名声大振则恐怕还要等到本世纪初他编剧的、且被无数电视台播出了无数轮的长篇电视连续

神话故事:石钟山的传说

这一日王母娘娘到仙界蟠桃园游玩,看蟠桃园的仙桃成熟了,就选定了五月初五开蟠桃大会,宴请众仙,她吩咐众仙女采集琼浆玉露,在凌霄宝殿摆好琉璃盏,挂起红玛瑙,紫珊瑚,两边摆好金钟,中间通道铺满了五天红云。布置好以后整个大殿金碧辉煌,美不胜收!王母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优家宝贝母婴KFC肯德基优惠网棉花天坑旅游网南宁交友相亲网立讯精密A股AI人工智能技术网瑞士旅游网游乐场资讯网束河古镇旅游攻略鄂州新闻头条网今日长治夏令营资讯官网上海机场股票莫斯科旅游网李宁羽毛球拍
石钟山游玩攻略-石钟山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老城区,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石钟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江下游沿线上的主要景点、江西省十大旅游景区之一。石钟山因有一座山丘酷似倒置的大钟而得名。山间沟壑纵横,石林遍布山巅,千姿百态,怪石嶙峋,风景绮丽,距石钟山附近有一片天然石林,人们叫“九门十八洞”。
石钟山游玩攻略 chashequ.com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