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觅苏记」九江石钟山:实证散文之典范(上)韦力撰

时间:2023-06-13 21:25:29 | 浏览:75

石钟山太有名气了,有很多人是从课本中收录的苏轼所撰《石钟山记》中得知的该山大名,比如季羡林在《游石钟山记》中谈到他在幼年时就喜欢读东坡此文:“爱其文章奇诡,绘声绘色,大为钦佩,爱不释手,往复诵读,至今犹能背诵,只字不遗。”幼年的记忆何等难忘

石钟山太有名气了,有很多人是从课本中收录的苏轼所撰《石钟山记》中得知的该山大名,比如季羡林在《游石钟山记》中谈到他在幼年时就喜欢读东坡此文:“爱其文章奇诡,绘声绘色,大为钦佩,爱不释手,往复诵读,至今犹能背诵,只字不遗。”

幼年的记忆何等难忘,以至于让季先生到晚年仍能背诵。余生也晚,中学课本中未收录《石钟山记》,我是从《古文观止》中看到了这篇记,虽不能背诵,然东坡描绘的石钟山景况却牢牢地留在了记忆中。

石钟山与城区连在一起

按照当代学者的研究,东坡的《石钟山记》更像是一篇考证文章,比如孙培华在《从<石钟山记>解析苏轼的文学成就》一文中认为苏轼撰此记“本意不在游山观水,而在说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我读此文时也有类似感受,所以我将该记视之为实证散文之典范。

石钟山位于江西湖口县鄱阳湖与长江的汇流处,宋神宗元丰七年四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其长子苏迈将赴任饶州德兴县尉。东坡从水路绕道江西,送苏迈到湖口,在此父子一同游览了石钟山。

东坡为什么要游览石钟山,他在记中有如下交待: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景区入口

汉代桑钦在《水经》中说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口有一座石钟山,因为彭蠡即是鄱阳湖的古称,后来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载:“石钟山西彭蠡,连峰叠绰,壁立峭削,其西南北皆水,四时如一,白波撼山,响如洪钟,因名。”

郦道元认为此山名石钟,原因是该山三面环水,水浪击打在岩石上发出的声响很像洪钟,所以人们为该山起此名。但东坡说郦道元的所言常常令人怀疑,因为人们把钟和磬放在水里时,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令其发出声响,更何况是山崖上的石头。

售票处

正因为有这个怀疑,在唐代时,李渤写了篇《辨石钟山记》,他先在此记中引用了《水经》和《水经注》中的所言,而后写道:

有幽栖者,寻纶东湖,沿澜穹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椅枕潭际,影沦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也。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声清越,桴止声腾,余韵徐歇。若非泽滋其山,山涵其英,聊气凝质发为至灵,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

仔细观察

看来李渤没有亲自去考察,他在文中提到是一位隐士为了寻找好的垂钓处,于是他特地到石钟山探访。隐士的停舟之处有两块大岩石,隐士向水边的人打问两块岩石的称呼方式,对方告诉他这就是石钟,于是隐士走到石旁予以敲击,他听到南面的石头发出的声音厚重而模糊,北边的石头所发之音清脆而高亢,由此而了解到石钟山之名乃是本自这块能够发出高亢之声的石头。李渤听到这个故事后,意识到郦道元的说法不正确,因为临江的山石都会受到水浪的搏击,岂不都能命名为石钟山了?

刚走入就看到了东坡雕像

但是东坡对李渤的说法仍表示怀疑,他认为能够发出铿锵之声的石头到处都是,为什么唯独这座山命名为石钟山呢?他决定前去一探究竟。东坡在记中写到了他是在元丰七年六月初九日从齐安乘舟前往临汝,齐安即是黄州,临汝即今河南汝州市。他送苏迈到湖口时,特意带儿子考察石钟山。山寺的僧人命一位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堆中寻找其中的一两块,而后用斧头敲击之,敲出来的声音发出硿硿的声音。东坡听后笑了起来,他更不相信这种说法,于是他决定夜里去考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东坡面朝山下

当天夜里,正赶上月光明亮,东坡跟苏迈乘小船来到陡峭的山崖下面,他以形象之笔描绘了当时的景致。此时空中传来一种像是老年人的咳喘之声,有人告诉他这是鹳鹤的叫声,但是这个叫声听起来有些瘆人,使不信神鬼的东坡也害怕起来。他本想掉头回返,突然间听到了一个巨大的声响从水面传来,这种声响像是敲击钟鼓,船夫非常害怕,然此声响却让东坡的心平静了下来,他慢慢观察,看到山崖下有很多石洞和石缝,水浪冲进去后就发出了钟鼓声响。之后他们又发现了一个大洞,水浪的敲击声在这里形成了共鸣音,于是东坡终于明白石钟山的命名乃是因为空洞发出的回响声而得者。

石钟亭

终于探明了真相,东坡返回后写出了这篇著名的《石钟山记》,他在此文的结尾发出如下感慨: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亭内仅一块石头

东坡认为很多事情需要眼见为实,不能凭主观想象来做出推断,郦道元虽然也是亲见,但他说得不详细。李渤仅是听信传闻,他没有做实地探访,更不可能在夜里乘着小船到悬崖峭壁下考察。这里的渔民船夫虽然知道发出声响的原因,但他们却不能写成文章告知世人,以至于石钟山之名始终是以讹传讹。可笑的是,有些人竟然拿着斧头来敲击石头,还自以为得到了真相。最后东坡明确地点出他写此记的原因,乃是为了叹惜郦道元记事的简略和讥笑李渤的浅薄。

介绍牌

东坡的《石钟山记》流传甚广,成为了后世读书人耳熟能详的名篇,即便如此,后世还是有人质疑他所作出结论的准确性,比如宋周必大在乾道丁亥(1167)十月十七日游览了石钟山,之后写了篇《游石钟山记》。其于此记中称:

次至下钟石广福院,山路梗塞,攀缘而上,亦有一石阔丈余,可扣击,他石否。然则李渤所谓南声北音,亦未为无据。向者齐山众石中,独一石声如磬,不知其理果何如,僧答云:相传水中有钟与此磬石相应,东坡辨之详矣。

和鸣钟

周必大在下石钟山看到一块大石头,他敲击此石,果然声音与他石不同,故周必大认为李渤通过敲石头来确定山名也不是没道理。为了慎重起见,某天,周必大特意找人带他去看李渤所说的那两块大石头,他让人敲击之后,果然一块清脆高亢,另一块的声音厚重模糊,但大体与钟声相似。接下来周必大感慨说:

归宿观澜亭,达曙不交一睫,则坡老所谓大石空中多窍,风水吞吐,有寂坎镗鞳之声者,要之与钟亦类不远。岂苏广郦之意命名者,初不若是之拙也。

继续上行

当晚周必大住在了观澜亭,他一夜没合眼,整夜在想苏东坡考察时的情形,他认为东坡认定山名本自空洞发出的声音是受郦道元的影响,而不承认李渤的考证结果这是不对的,周必大揶揄东坡说,当年那块石头发出的声响应该不像现在这样音色不佳吧,可见周必大认为石钟山得名本自这里的石头能发出洪钟之声。

明代罗洪先在其所写《游石钟山记》中称:

昔郦氏注《水经》载:石钟山以为风起微波,激石有声,不详其故。东坡夜舣扁舟山下,听其所以鸣者,本石多穹,遂为辨,以补其遗。

上面镌刻着东坡的《石钟山记》

罗洪先的这段话分别讲述了桑钦、郦道元和东坡给出的结论,为此,他又做了一番实地考察:

丙午春,余过湖口,临渊上下两山,皆若钟形,而上钟尤奇。是时水未涨,山麓尽出,缘石以登若伏轼,昆阳旌旗矛戟森然成列,稍深则纵观咸阳千门万户,罗帏绣幕掩映低垂,入其中犹佛氏言。海若献琛,珊瑚珠贝金光碧彩错出于惊涛巨浪,莫可辨择,聆而视之,垂者磬悬,侧者笋茁,缺者藕折,环者块玦连,自吾栖崖穴以来,攀危历险,未有若是奇者矣。

怀苏亭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的春天,罗洪先经过湖口时,特地去考察石钟山,他谈到了上石钟山和下石钟山,罗洪先先从外观予以观察,他发现这两座山的外形都像钟,尤其上石钟山更为奇特。接着他趁着水位较低,沿着石头进入洞穴中,罗洪先仔细描述了洞中情形,而后得出结论:

夫音固由窾以出,苟实其中,亦复喑然,故钟之制,甬则震,龠则郁,是石钟者中虚外窾为之也。虚者大,窾者小,故出之有余,而应且远。今夫瓮、盎、罂、卣,均虚器也,注之水则瓮盎不若罂卣之声,此中外大小之验也。东坡舣涯未目其麓,故犹有遗论。

口彩及对应的费用

在罗洪先看来,钟声确实是从洞穴中发出来的,但他认为当年东坡乘舟在水边探访时,没有仔细探明洞内的情况,所以东坡的结论有些偏颇。在罗洪先看来,此山以石钟来命名,是两种因素的结合,一是外形像钟,二是山体中空能发出声音。东坡仅注意了发声的一面,而没有留意山的外形。

清代周准在《游石钟山记》中也认为石钟之名本自这里的石头能发出独特的铿锵之声:

余俯听江声,还坐山石,寻思坡公所见犹为知之未尽。盖是山石质轻清,又复空中多窍,所以风水相值,独锵锵若金奏。不然彼沿江一带,壁立千仞者,微波皆得而入也。

周准在石钟山上经过仔细观摩,他觉得东坡所说的结论不够全面,因为这座山上的岩石质地较轻又中空多洞,所以风吹水荡,能发出独特的金属乐器奏鸣之声。虽然长江一带有很多悬崖峭壁,但是水波撞击时却不能发出像石钟山这里的声音。他以此来说明山名是由独特石头所发声响来命名的。

东坡线描像

晚清曾国藩在《求阙斋读书录·东坡文集·石钟山记》中写道:

自咸丰四年十二月,楚军水师在湖口为贼所败,自是战争八年,至十一年乃少定。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士皆能辨识。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究,形如覆钟。彭侍郎玉麟于钟山之顶建立昭忠祠。乃知钟山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郦氏、苏氏所言,学非事实也。

介绍牌

咸丰四年十二月,湘军水师在湖口被太平军打败,此后经过八年战争,到咸丰十一年局势才稳定下来。因为石钟山是战略要地,上面守卫的士兵对山石寸草都十分熟悉,石钟山中空,很像洪钟的内侧,而其外观也是钟形。当年兵部侍郎彭玉麟在山顶建有昭忠祠,由此得知该山之名是本自山的形状,并非是因为声音。如此说来,郦道元和苏东坡的判断都不符合事实。

平面图

想来曾国藩的结论乃是本自彭玉麟的实地考察,俞樾在《春在堂随笔》中也转述了彭玉麟的所言:

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以舟师剿贼,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吰镗鞳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

二层红楼

彭玉麟告诉俞樾,他在江西指挥水军与太平军作战,所以他对石钟山很熟悉,正因如此,他认为东坡所说的山石与风水相吞吐发出的声音来做山名,恐怕不正确。因为天下有许多山处在水边,并且有不少水边之洞穴也都能发出相应的声响,为什么只有这里叫石钟山呢?彭玉麟说他亲自入洞内考察,发现洞中十分宽阔,可容千人之多,因此其认为:“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彭玉麟明确地说石钟山之名得自山形,与声音无关,所以他觉得东坡的结论不正确。

紫云廊入口

自东坡写此文之后,几乎历代都有人发表各自的见解,以此体现了东坡强大的号召力。不管人们认为他的考察结论是对或不对,至少说明东坡的这篇文章在近千年来几乎被所有读书人耳熟能详,所以他们才寻着东坡的足迹前去验证东坡的结论。而我到石钟山寻访,只是走马观花式地到此一游,不可能得出超迈前人的结论。就我的立场而言,东坡写此文虽有考证性质,然他并不是地质专家,如果以现代科学家的视角来看,估计前人的各种结论都有可商榷之处,但东坡的伟大之处就是能把一篇游记写成貌似科学考证之文。这正如清吴楚材、吴调侯给出的评价之语:“世人不晓石钟命名之故,始失于旧注之不详,继失于浅人之俗见。千古奇胜,埋没多少!坡公身历其境,闻之真,察之晰,从前无数疑案,一一破明。悦心快目!”(《古文观止》卷十一)

像是地上长出的石头

总之,因为对东坡之爱,所以可以无视他人的评价之语,坚信东坡说得对,想来这是所有爱东坡人的共同态度。清代文章大家沈德潜则称:“记山水,并悟读书观理之法,盖臆断有无,而或简或陋,均非可以求古人也。通篇神行,末幅尤极得心应手之乐。”(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

刻字

沈德潜的所言最令人受用,他撇开石钟山命名准确与否的争论,只说东坡的这篇文章写得极其神妙,尤其最后的结论更是点睛之笔。难怪乾隆皇帝说:“我爱德潜德”。

相关资讯

「觅苏记」九江石钟山:实证散文之典范(上)韦力撰

石钟山太有名气了,有很多人是从课本中收录的苏轼所撰《石钟山记》中得知的该山大名,比如季羡林在《游石钟山记》中谈到他在幼年时就喜欢读东坡此文:“爱其文章奇诡,绘声绘色,大为钦佩,爱不释手,往复诵读,至今犹能背诵,只字不遗。”幼年的记忆何等难忘

九江鄱阳湖边石钟山,海拔只有61.6米,经常发出钟鸣般怪声

九江古称浔阳,千百年来流传着各种传说,最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属庐山。早在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就写过经典诗篇,为它作了免费广告。九江除了庐山,还有很多值得游玩的地方,其中一个地方是位于湖口县的石钟山,这座山就在长江和鄱阳湖的交汇处,海拔仅61.6

“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九江石钟山的由来和传说

九江的“石钟山”因宋朝苏轼的一篇流传千古的名篇《石钟山记》而天下闻名,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石钟山的平均海拔只有61.8米,相对高度大约在40米左右,整个面积也才只有0.2平方公里。皆因山体石多隙,江水与岩石相搏击,就产生了如钟鸣

苏东坡《石钟山记》记述的地方,江西九江湖口县双种镇

在长江与鄱阳湖交汇的地方,有两座小山,因为北宋文学家苏轼写下的千古名篇《石钟山记》而闻名天下。这两座山名为上石钟山、下石钟山,双钟镇则因山在其境内而得名。双钟镇,是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所在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湖口县境西北部,鄱

纯文字D之60 九江与石钟山

李白才高八斗,可在黃鹤楼上却对崔颢谦虚了一回,崔颢存诗不多,在《全唐诗》上只留得六七首,其中还有一首,“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好诗!看来崔颢拼掉李白并不完全是运气和超常发挥。 九江北扺长江,东靠鄱阳湖,南倚庐

2018年九江加快环庐山旅游轻轨建设 启动石钟山5A级景区创建

中国江西网九江讯 见习记者程曼华报道:1月7日上午,九江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九江市人民政府市长林彬杨向大会作政府报告。记者从报告上了解到,2018年九江市将以庐山为龙头,加快“两圈”提质扩面、“两带”布点连线,带动全域旅游

清凉一夏·追浔季|课本里的九江——读着千古名篇,探寻石钟山的奥秘~

对于很多人来说,从小对一些地方人文景观的认知,都是来自于课本中的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我们课本里的《石钟山记》,你还记得吗?《石钟山记》苏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

江西九江石钟山,景色壮丽,江湖两色划出了一条奇妙的界线

石钟山,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位于庐山旁边湖口县鄱阳湖的出口处,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因苏轼夜泊山下,撰写《石钟山记》后而闻名天下。石钟山有两大千古文人墨客赞美的奇观一是,该山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

江西旅游:九江湖口石钟山怀古(图文)

近些年来每逢节假日期间,中国铁道旅行社“北京铁路假日列车”品牌旅游专列的开行,总会吸引来自京城的众多旅游爱好者。但令记者没想到的是,在有一年的“五一”黄金周中,记者慕名参加的“北京铁路假日列车--江西九江行”旅游专列,却是有不少外地朋友来京

庐山旅游要上市!今年九江加快推进石钟山、富华山创建5A级景区

九江新闻网讯1月20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谢来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强化重点景区建设,加快庐山旅游上市步伐,推动庐山“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全面打响“庐山天下悠”品牌。推动庐山西海向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迈

今年“六一”湖口石钟山景区不仅对九江人免门票!全国儿童还免游船票

一、免票福利最给力!为了庆祝国际“六一”儿童节,让小朋友们过上一个开心的节日,湖口县石钟山鞋山风景区将于2021年6月1日对所有儿童实行免景区门票和免观光船票的双免政策;另对九江市居民实行免门票开放一天的政策。二、入园须知1、免票游客先关注

九江烟水亭/石钟山自驾游记

接上篇赣州二日游:@http://www.mafengwo.cn/i/3441968.html 吉安二日游:@http://www.mafengwo.cn/i/3442287.html九江数次路过,这次终于含在行程里面九江,简称"浔",为江

因苏东波的一本游记而得名的山——江西九江石钟山,风景真美啊!

因苏东波的一本游记而得名的山——江西九江石钟山,风景真美啊!(图片来自东方IC) (图片来自东方IC) (图片来自东方IC) (图片来自东方IC) (图片来自东方IC) (图片来自东方IC) (图片来自东方IC) (图片来自东方IC) (图

九江画家作品《石钟山记》入选“2019·大美观音山”首届全国中国画山水作品展

九江新闻网讯 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网站公布了“2019·大美观音山”首届全国中国画山水作品展复评结果,我市美术家陈火箭作品《石钟山记》成功入选,也是我市唯一入选作品。“2019·大美观音山”首届全国中国画山水作品展是为推进中国美术的大发展大

九江湖口县石钟山入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

中国江西网九江讯 张辛、记者滕滕报道:5月16日,中国江西网记者从湖口县旅发委获悉,该县石钟山创建中国周末游学基地及5A景区项目入围《2016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该项目由县旅发委推荐,经省市层层筛选,最后在国家旅游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等10

友情链接

网址导航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宁德时代A股法国旅游网汉语新华字典新加坡旅游网牙科知识科普网刘耀文歌迷网奶茶培训网白银期货行情网庄达菲歌迷网云上黄石新闻网易经风水大师网京东JD美股南宁交友相亲网今日朔州无人机航拍网
石钟山游玩攻略-石钟山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老城区,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石钟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江下游沿线上的主要景点、江西省十大旅游景区之一。石钟山因有一座山丘酷似倒置的大钟而得名。山间沟壑纵横,石林遍布山巅,千姿百态,怪石嶙峋,风景绮丽,距石钟山附近有一片天然石林,人们叫“九门十八洞”。
石钟山游玩攻略 chashequ.com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