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21:28:26 | 浏览:53
石钟山 ,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区,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长江下游沿线上的主要景点之一。
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夜泊山下,他撰写的《石钟山记》闻名天下。
石钟山,大门口,游人多,镜头里都有人
侧看石钟山,屹立在长江边
整个山头一圈下来,边听导游的讲解,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江湖两色的介绍,江湖两色,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石钟山附近水域(鄱阳湖口),长江与鄱阳湖在此交汇融合。左侧长江水呈黄褐色,右侧鄱阳湖水显绿黄色。两水交汇,清浊分明,堪称奇观,并在石钟山下形成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延绵50余里。
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没有看到如此壮观美景,但是有照片为证此江湖我来过,此
观景亭
临江坚强的古树,树下就是滚滚长江水
石钟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正处在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这样一座相对高度只有40米的小山,取什么名、有什么讲究,其实并不重要。但从苏轼的著名散文《石钟山记》之后,它的名称来历似乎就成了个大问题。石钟山苏轼说,石钟山得名是因为其音,山下多
石钟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正处在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这样一座相对高度只有40米的小山,取什么名、有什么讲究,其实并不重要。但从苏轼的著名散文《石钟山记》之后,它的名称来历似乎就成了个大问题。石钟山苏轼说,石钟山得名是因为其音,山下多
石钟山 ,素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城区,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长江下游沿线上的主要景点之一。 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左右,面积0.2平方公里。因山
欢迎关注头条号《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推荐: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是一本什么书?文/谭汝为(一组湖口县石钟山图片)【作者简介】谭汝为,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教授,从事汉语词汇学、修辞学、民俗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主要著述
原文:《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
有一座山,一篇游记让它声名远扬,在文学界和军事界都赋予了传奇色彩,这里既有学术上的各抒己见,又有战场上的兵刃相见。900多年前,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携爱子苏迈深夜泛舟彭蠡口,亲探水浪拍打的崖壁和岩洞,证实了“石钟”之说,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石钟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
苏轼·《石钟山记》英译《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
苏轼,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里就不赘述。本文是一篇以游记来昭示哲理的散文,通过记叙、探究“石钟山”得名缘由的过程,说明凡事需要亲临实践、调查研究,才能获得真相,切不可主观臆断、轻信传言。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六
相信去过石钟山的朋友都有过好奇,为什么不是铜钟或铁钟,世上哪有用石头做的钟,就是做好了也敲不响,不响也就不能叫钟。其实,古时候的人也和我们的想法一样。于是乎,一群闲的无聊文人雅士又或文人相轻,都陆续参与到石钟山之名由来辩论中。 首先挑起论
江西九江,因长江九条支流在此地汇聚并流入鄱阳湖而得名,是江南著名的游览胜地,素有“九派浔阳郡,分明似图画”之美称。据统计,九江现有230多处自然与人文景观,除了闻名中外的庐山、鄱阳湖,在城市以及周边还有很多值得一访的古迹,石钟山就是其中一处
苏轼画像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生于经济发达、重文轻武的北宋,是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和治水专家。苏轼天赋异禀、才华横溢。他博采众长、涉猎广泛,在诗、词、文、赋、书、画诸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就,
前期,上城区文广旅体局推出“上城迹忆·宋风微旅”亚运城市体验文博游线,其中包含:德寿重华、海塘胜迹、吴山揽胜、惠民仁政等多个主题,在这10条精品研学游线中,上城区文广旅体局联合杭州网专门在5月20日下午,开展了“志士仁臣”杭州网小记者专场研
《菩萨蛮·西湖》【宋】苏轼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译文湖上秋风、湖上秋雨、湖上行舟,都不忍您离去,您刚想启程,秋风瑟瑟,秋雨潇潇,留住。今天枉自留下你,明天“我
中国的古建筑中,有一座楼异常显眼,它诞生于兵马纷争的三国,却在之后的岁月里,常与诗词歌赋为伴;它耀眼了华夏历史1700多年,少有楼阁能望其项背,它就是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的一首七律